2019年以來,股市市場中出現了關于氫能源概念的炒作,主要是高層多次發話要支撐氫能源的發展,進行氫站的建設。在4月9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中再次提到了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明確了加氫站建設審批的部門,在地方上也是大力推進加氫站的建設。再有就是工信部關于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21-2035),新能源汽車使用的氫燃料電池也是發展氫能源的應用之處。在4月16日獲取終極能源氫能市場化的一大難題(氫氣的廉價獲取)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進行電解水獲取氫氣的過程,氧氣析出的催化劑二氧化銥比較貴,可替代的二氧化釕資源豐富不過缺不穩定,在4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宇恩教授的課題成功制造了釕單原子合金催化劑,為獲取廉價的電解水氫能源提供了解決方案,市場中氫能源概念出現了拉升,主要有貴研鉑業、鼎龍股份、有研新材以及三聚環保等等。加氫制氫是氫能源這一產業鏈最開始的環節,市場中美錦能源已經有了較為客觀的表現,隨著后期氫能源的發展,燃料電池概念也會出現聯動發展。
證券簡稱 |
關聯原因 |
中材科技 |
公司已開發儲氫瓶。 |
富瑞特裝 |
以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和加氫站設備為主,開拓了包括氫氣制備、加氫站建設、FCV 供氫系統研發多塊氫能業務 |
凱龍股份 |
深圳市君豐華盛投資合伙企業,公司作為有限合伙人認繳出資21000萬元。該基金將逐步投入到適當的氫能源項目中去,目前已在氫能源核心環節,包含氫能源的制備,儲運,發動機和應用領域的全方位布局。 |
三孚股份 |
18年半年報稱"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氯化氫氣體干燥裝置"等6項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2018年共取得專利授權證書9個。 |
*ST京城 |
積極引進加氫站裝備制造技術,解決氫氣儲運的瓶頸環節,打造公司在氫能裝備制造領域的領先優勢和龍頭地位。 |
同濟科技 |
聯合上海舜華、上海神力建設加氫站。 |
江蘇索普 |
公司生產氫燃料電池的主要材料水合肼,肼是一種比硼氫化鈉含氫量更高的化學氫化物,加入肼既能提高硼氫化鈉的穩定性,又能提高燃料的能量密度的肼將使產氫更加方便、能量密度更高,提高燃料電池的工作效率。 |
深冷股份 |
公司主要產品智能加氫槍是為燃料電池汽車進行氫氣加注的核心零部件設備;17年9月與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和推廣項目。 |
雪人股份 |
在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鏈上已布局兩塊業務,一是氫氣制取與加氫站建設運營相關設備,二是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集成,包括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空壓機及氫氣循環泵等 |
厚普股份 |
億華通在加氫站建設方面與公司有一些合作。 |
道氏技術 |
17日公告擬聯合設立子公司,從事氫燃料電池膜電極等材料研發 |
郴電國際 |
19年1月21日公告,與中國能源發起設立郴電國能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工業氣體、分布式燃氣發電、增量配電網、天然氣支線管網、土壤修復、新能源氫燃料電池等環保和能源項目。 |
雄韜股份 |
公司湖北建設兩個加氫站,漢南加氫站正在建設中,目前基本完工;大同建設兩個加氫站,第一座加氫站已經開工建設并于近期開始運營 |
中泰股份 |
深冷裝備龍頭,掌握氫氣提純核心技術。公司2019年1月23日在互動平臺上對此表示,燃料電池方面,公司具備制氫技術以及業績,可以提供高純度的氫原料。重組成功后,公司可借助中邑然氣成熟的加氣站待氫能市場化應用技術成熟時迅速切入加氫站的建設及運營。 |
德威新材 |
聯手美國混動開發氫然料電池,獲得美國燃料電池公司55%股權、美國混動10%股權公司引入美國混動先進的動力系統技術,積極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進程及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商業化;與新源動力簽訂了《氫燃料電池技術及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新源動力是中國第一家燃料電池產業化的股份制企業,是國內氫燃料電池行業的領導企業。 |
金通靈 |
17日公告與黑龍江省安達市人民政府等簽訂了《安達市2×1億立方生物質天然氣提氫項目合作協議》。 |
濱化股份 |
與億華通合資設立山東濱華氫能源有限公司(公司占比90%)發展氫能領域技術,主要業務方向是為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提供合格的氫氣 |
東華能源 |
子公司東華汽車和江蘇港城共同成立江蘇東華港城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東華港城加氫站是目前江蘇地區首個商業化運營加氫站。 |
*ST金鴻 |
與中國華能清能院合作,在張家口地區開展制氫加氫站建設、移動加氫車項目研制,打造氫能產業供應鏈持續商業化運營示范項目 |
大洋電機 |
大洋電機:與深圳市西湖新能源交通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布局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運營新式業嘉設 |
美錦能源 |
目前公司已在粵港澳大灣區控股國內最大的氫然料客車廠-飛馳汽車,通過參股公司控股膜電極廠商-鴻基創能,并在佛山市投運一座加氫站。 |
首航高科 |
2019年04月19日公告,公司以估值不高于3.98億元對新研氫能源增資25,000萬元,按估值3.98億元計算,持有不低于38.58%的新研氫能源股權;股東黃昕妍以新研氫能源估值不高于3.98億元轉讓5,000萬元人民幣的股權給首航節能,轉讓后首航節能持有不低于12.56%的股權。經過上述兩個步驟后,首航節能合計持有新研氫能源的股權不低于51.14%,成為新研氫能源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
華昌化工 |
華昌化工:2018年政府報批了加氫站項目,并且公司有制氫等技術。 |
鴻達興業 |
2018年12月,子公司擬投資2646萬建設加氫站項目。 |
*ST猛獅 |
擁有氫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集成能力和上海市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園區;子公司上燃動力致力于提供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解決方案,在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領域享有較髙的知名度。 |
安泰科技 |
2018年4月10日互動平臺披露,公司控股子公司安泰環境憑借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氣體擴散層,金屬雙極板的研發創新及商業化推進,目前公司在金屬雙極板方面,已向著名燃料電池廠商供貨。 |
據媒體報道,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蒂莫曼斯牽頭,正式公示了醞釀已久的《歐盟氫能戰略》。為保證戰略實施,歐盟計劃未來十年內向氫能產業投入57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56萬億元)。其中,1450億歐元以稅收優惠、碳許可證優惠、財政補貼等形式惠及相關氫能企業,剩余的4300億歐元將直接投入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點評:我國也在加快氫能產業發展,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有序推進能源關鍵技術裝備攻關,推動儲能、氫能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制定實施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組織開展關鍵技術裝備攻關,積極推動應用示范。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氫能產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
氫能題材概念股推薦:
中泰股份(300435)擁有制氫提純技術儲備,積極布局氫能源產業;
雄韜股份(002733)在氫能產業鏈已形成制氫、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產業鏈。
道氏技術(300409)氫燃料電池是公司業務布局重點方向。公司與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道氏云杉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從事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膜電極(MEA)的研發制造,打破國外壟斷。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是全球氫能委員會成員,與歐洲有相關業務合作。
雪人股份(002639)是燃料電池空氣循環系統核心供應商。參股瑞典公司OPCON AB(為其第二大股東)為歐洲老牌燃料電池壓縮機及其系統供應商。
氫能汽車加氫成本有望大幅降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6月16日發布《加氫站技術規范(局部修訂條文征求意見稿)》,對加氫站技術規范做出修訂,擬新增液態氫儲存相關內容及技術標準。若文件通過,氫燃料電池汽車將獲準加注液態氫氣,這或將推動整個產業鏈降本。
氫能源開發利用是一場世界性的能源革命。在政策支持下,國內汽車產業開始加速在氫燃料電池領域的布局。中汽協測算,到2030年,我國氫能汽車產業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報告顯示,美國等國家運輸的七成氫氣為液氫,而中國的氫氣運輸均為氣態高壓運輸,原因是液氫在國內主要應用于航天軍工領域,民用液氫政策法規缺失,市場處于空白狀態。高壓氣態儲運長距離運輸成本高,液氫儲運體積密度是高壓氣態儲運的5倍,在中長距離氫氣儲運中經濟性較高,是未來氫儲運的重要方向。
相關上市公司:
鴻達興業(行情002002,診股):投資興建我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產液氫約180噸,一舉打破了我國民用液氫長期不能自主生產的困局,填補了民用液氫制造空白。公司正在規劃年產3萬噸液氫及2萬噸氣態氫項目;
中泰股份(行情300435,診股):掌握氫氣提純核心技術,并計劃切入加氫站的建設及運營。
氫能電池概念近日活躍。分析人士指出,燃料電池汽車為高效利用氫能的重要途徑。隨著燃料電池成本下降,加氫設施配套完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量快速提升,將為制氫、加氫、電堆及零部件以及燃料電池整車等環節帶來廣闊需求空間。
氫能應用市場潛力大,在能源、交通、工業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前景。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35年,中國氫能供給量將達到4000萬噸,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5.9%。
中信證券指出,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受疫情影響有限,預期向好,2020年向上態勢有望保持。